携手斯达皓普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发布时间:2008/5/12     文章来源:斯达皓普

二十一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企业来说,恐怕"最贵的"就是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企业管理之中,因为竞争的内力已汇聚于信息化上。斯达皓普(集团)的精英们,远见卓识,看到这一发展趋势,提供富有前瞻性、针对性、具有"斯达模式"特色、更适合中国企业及政府的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以及管理模式,指导企业运用信息化管理。 在证明"斯达模式"具有广泛的行业适应性的同时,更验证通过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竞争力,无可置疑是企业一个现实的战略选择。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现代经济的基础是信息经济,经济的发展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离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和信息网络的应用,企业是寸步难行。"斯达模式"的出现,不啻为夜路上的一盏小桔灯,为许多身陷困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斯达模式"认为信息化的核心是"管理思想+IT",并强调技术服从管理、数据体现管理,以及实施信息化的基本理念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编发这组稿件,就是让广大读者一睹斯达皓普精英们提出的管理模式具有的魅力;"斯达模式"的特色,更确切地说,是推广知本时代的一种科学理念、科学知识。斯达皓普以他们实践印证了"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融合,只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融合,信息技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加速器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凤凰涅槃信息化斯达的蜕变"富裕不富,林甸没树,上甘南走水路",一句黑色幽默道出了黑龙江造纸厂(现为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所在地———富裕县的经济状况。1996年,董鹰上任伊始的心情,是十倍于这句话的幽默也逗不乐的。这一年,黑龙江造纸厂遭遇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黑暗,企业负债8000多万元,潜亏近1亿元,仅1993年、1994年两年,企业的累计亏损额就高达3667万元,同时还有无法收回的巨额贷款。加上正赶上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和下岗分流等,企业积弊重重。冗员过多、社会负担沉重、机制僵化、管理手段落后……董鹰说:"按照当时的财务状况,厂子等于快没了。"

随着公司运作市场化的要求,董鹰越发感到企业导入信息化管理的紧迫性。在1997年尝试信息化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让厂子发生了巨变。

1997年,企业从抓住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和生产流程这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在管理信息化上下功夫,当年就取得了奇迹般的效应:堵塞了原材料供应的"黑洞",使全厂的采购价格平均下降了8%,一年省下1000多万元;增强了销售市场的透明度;实现了生产成本的跟踪控制,企业吨纸成本从1996年的4103元降为2000多元。2000年董鹰尝试的信息化管理被省政府命名为"斯达理念"。随即在2001年11月份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斯达模式"。为更好推广此模式,斯达皓普(集团)应运而生。"斯达模式"是通过"三改一加强",引入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重塑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和流程,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成功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一

套企业管理理念、组织保障方法、资源配置方案。其实质是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把握"两个市场,一个源泉",通过旬成本电算化,完成两级成本控制与两级制约,实现企业管理从定性向定量转变、静态向动态转变、事后向事中事前转变,形成构筑于信息与网络技术平台上全面高效的决策、计划、组织、管理和控制体系。在斯达皓普的参与开发下,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原黑龙江造纸厂)已形成构筑于信息与网络技术平台上全面高效的决策、计划、组织、管理和控制体系。如今,公司产品畅销、产销率100%%、回款率100%%。1998年利润1553万元,1999年利润1903万元,2000年利润4035万元,2001年利润为4107万元,四年利润增长速度年均为38.2%%,2003年在全国浆纸市场低迷和入世后国外产品的强烈冲击下,仍然实现利税3188万元。

坐在斯达总部办公室,透过一套视频系统,可以发现,从纸浆车间到机房,看不到多少员工,但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坐在这里,我不用管企业,因为我们用一整套能够自动纠偏的数字神经系统,来规范指导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董鹰颇为自豪地说。

信息化,让这个建厂于1968年,长期亏损、濒临倒闭的省直国有企业焕发了青春。让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成为龙江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斯达模式的启示

"斯达模式"是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成功典范。国家领导人曾在2001年高度评价了斯达企业信息化和管理创新的成绩。国资委的有关领导也指出:"斯达是一个没有任何特殊背景的、典型的国有老企业。斯达能做到的,其它企业没有理由做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进行的有关调查中,普遍认为,"斯达模式"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好的做法和方法。

"斯达模式"的可贵之处在于,能从我国传统产业的客观实际出发,把信息化运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解决了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普遍遇到的诸多难点问题。它是一个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过程,是企业管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斯达模式"体现了信息化手段与企业管理的融合,解决了管理者与生产者信息的不对称,实现了企业经营的全透明运作和信息共享,管理者和生产者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在以生产为源泉的销售、供应两个市场中形成严密的控制、制约机制,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捕获企业内外部各种"差异",巩固正差异,消除负差异,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的循环。

"斯达模式"的出现,给企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斯达模式"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新路;其次,"斯达模式"为我国许多深陷于困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再次,"斯达模式"的成功,说明了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不在于多少投资,关键在新的法律框架下,更强有力地进行机制转换;最后,"斯达模式"的成功,是信息化推动产业化的成功,斯达模式的成功说明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跨越式发展。

在董鹰的支持下,斯达皓普近年来在煤炭、钢铁、化工、造纸、机械制造等行业得以成功推广"斯达模式"的实践,说明"斯达模式"具有广泛的行业适应性。实现管理信息化切实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基于"斯达模式"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是斯达皓普为我国企业研发的、符合中国企业现状、融合国外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是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一剂良方。其内容涵盖管理咨询、BPR、SHEAS系统(ERP)、实施、服务及后期面向SCM、CRM和面向决策的数据挖掘、在线分析(OLAP)等的应用拓展,解决方案具有集成性、全面性、专业性,可以确保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机率。

国内传统企业大多属国有企业,存在机制僵化、管理粗放、观念落后等弊端,仅仅寄希望于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来解决这些弊端,收获的往往适得其反。信息化管理系统仅仅是一种工具,要想通过信息化技术真正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就必须在对企业发展趋势、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企业实际完全掌握的基础上,将管理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基于"斯达模式"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是对ERP在企业应用的一种深化和发展,它融合了ERP、SCM、CRM、BI、OA、MIS、PDM、JIT、MMC等管理思想和技术,从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管理难点、竞争需求出发,紧密融合"斯达模式"管理理念,对企业的信息资源最大化地开发利用并最终实现"管控一体化",从而达到"斯达模式"所倡导的"简洁、高效、可控、企业增效显著为目标"的管理效果,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中的诸多难点问题,真正做到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信息化运用技术发展"斯达模式"巩固企业差异化优势

基于"斯达模式"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的突出优势还在于,定制开发的实施方式可以巩固企业的个性化差异优势。一个企业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很好的竞争优势。事实上,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独到之处,它是推动企业成长的动力,具有一定的惟一性。斯达皓普定制开发信息化管理软件,就是要挖掘并固化这种惟一性和排他性,使企业形成差异化优势。在保留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定制开发适合企业的个性化管理软件系统。避免流为企业原来业务流程的模拟,"量体裁衣、衣随体长"是该解决方案的优势。

其中,SHEAS系统(解决方案中的核心业务系统)面向业务流程、面向管理,抓住了影响企业效益的要害,及时反映企业现状,达到全面控制企业内部物流、资金流的目的,从而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和严密监控,促进企业运营实现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转变、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从事后管理向超前控制的转变,使企业资源配置最优。

SHEAS系统包含20个子系统,通过整体规划企业中采购、生产、销售、财务、文件管理及预算控制等各个关键环节之间的关系,使系统充分突出信息资源共享的特点,实现企业的信息对称与信息透明,进而达到制约、控制、查询、分析、审批、辅助决策等管理功能,令系统的先进性与适用性凸显。

同时SHEAS系统与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基础相关联,特别要求设定标准化岗位、文件中心(文件管理员)、计量和质检部门、企管部门(考核评价、监督控制、计划统计、资金预算)等职能岗位的设置,以及强化信息中心(或数据中心)的突出地位和重要性,从而达到企业由经验管理向科学决策的过渡,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实施SHEAS系统为企业带来什么

(一)、SHEAS系统助力加强企业管理

1、促进企业"三改一加强"

许多企业遭遇过这样的尴尬:用了计算机,上了互联网,但信息化的优势却没见到,管理水平也并没提高,甚至增加了管理成本。

事实上,传统产业信息化的成功有赖于"三改一加强"的有序推进,"三改一加强"为企业采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创造了条件,同时,通过信息化管理又可以推动企业改革的进展。SHEAS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同"三改一加强"的完美结合,更可以在借鉴成功经验、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建立属于自己的现代企业制度。

2、实现企业定值、定量、定置

企业物耗成本比重较大,如何降低成本、规范管理是一大难题。SHEAS系统应用后,通过规定性管理标准、规章性管理标准、规程性管理标准、规范性管理标准、企业代码标准的建立,在完善差异分析、确认不同实体间数据关系的基础上,帮助企业执行层实现科学的基础管理。

(二)、优化企业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面对国际竞争,国内企业更要在新产品开发上、在小批量上、特殊要求上做文章。而传统的职能分工管理体制下的垂直物流管理系统,面对定制化订单的增多、顾客需求变化的加快,根本无法处理突发性事件,还易于造成物流的周期延长和服务水平低下。

SHEAS系统的实施,通过流程优化或再造,形成制衡关系,堵住漏洞;健全控制机制,使资源发挥最大作用;消除不增值环节,使消耗最小化;建立监督机制,使管理透明公开。最终形成以顾客需求为理念,以动态管理、定量管理和超前管理为机制,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流程,彻底提高管理效率。

(三)、整合核心业务系统,提高企业运营效益

在采购上,许多企业都有多购、错购、高价低质、数量不足、账物不符、库存居高不下、供应商管控水平低等问题,人为地提高了产品成本。

SHEAS的相关子系统,融合SCM管理思想,采购实行"三公开"、"三分离"、"货比三家",堵塞了采购漏洞;仓储实行"三级管理主控",实现了最小库存量,加速了资金周转;并通过Internet将企业与供应商真正连接在一起,提高了供应商供货的及时性和质量。采购系统在生产上,许多企业的管理和控制只能依靠工人的操作经验,在设备管理、能源管理、计量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上,仍然是以事后分析为主的动态管理;产品质量高低直接和现场操作工人的经验相关,质量不稳定、废品率高;建筑在计划价格基础上的月财务成本也无法对企业内部成本管理进行有效控制,致使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SHEAS系统的"管控一体化"子系统,将封闭的自动控制系统向管理信息系统开放,使企业各级人员利用管理网上的工作站直接观察生产线的运行状况,都能站在总经理的高度上支持生产实现最佳运行;由于共享了生产线自动控制信息,使企业各单位都能够超前控制和主动支持生产线的物资、备品配件、水、电、气供应,使生产线发挥出最大动态潜能;最大程度的消除了因人而异"经验操作"的弊端;真正实现了可视化的动态成本管理。

在销售管理方面,SHEAS系统融合CRM管理思想,通过办事处管理、发运管理、基地出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市场分析、销售数据查询、销售资金等子系统,增强了销售市场的透明度,加强了对客户关系的监管,杜绝了经销商和某些销售人员的损害公司利益行为;又能通过电子商务、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企业市场开拓、新产品开发、销价控制、市场应变能力。

通过SHEAS系统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企业销售管理的工作效率———斯达造纸的销售即使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仍保持无库存和100%的回款率。

在资金管理方面,通过SHEAS子系统的应用,企业的经理人员可随时随地打开电脑,查询货币资金的收支情况,不必等到月底看滞后的资金负债表;可通过储备资金的控制,解决采购的间断性和生产连续消耗之间的矛盾,加速资金周转;也可随时随地了解各办事处销售情况,控制成品资金和结算资金,避免积压、赊销等现象的发生。

在成本管理方面,通过SHEAS子系统的应用,利用计算机网络,不仅从根本上杜绝了成本计价失真问题的发生,而且能及时精确地反映出生产流程各个环节的上万个参数,使企业管理产生质的飞跃;实施"旬成本电算化",可实现两级成本控制和两级成本制约,能及时精确地对生产流程各个环节的几千个参数进行差异分析。

应用SHEAS成本管理系统,使斯达造纸实现了生产成本的跟踪控制,斯达造纸的吨纸成本由1996年的4103元下降到2000年的2842元。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对反映经营活动的数据的海洋,离开对凌乱数据的科学挖掘、整理,进入市场只能靠想、靠模拟,经营决策只能停留在经验管理上。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临近,决策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决策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决策失败的代价越来越大,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对数据进行商业智能分析,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SHEAS系统———基于"斯达模式"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融合BI(商业智能)技术,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挖掘实时数据、在线分析处理(OLAP)并迅速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的能力,加快了决策的速度,提高了决策的精度,拓展了决策的范围,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风物长宜放眼量

黑龙江省是全国举足轻重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资源丰富。由于以往粗放式的资源开发和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担,黑龙江的国企在近些年大都处于历史的低谷。如何闯过这一关、如何再创辉煌成为了每一个企业家冥思苦想的课题。

斯达国际纸业集团走出了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第一步,并成为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典范。

斯达模式的引入和应用,伴随着西钢集团大力实施低成本扩张、强化管理、优化工艺结构等配套的改革改造措施,相得益彰地发挥出了巨大的效力和效益。2003年西钢集团产钢110万吨,同比提高了35%%,占全省钢产量的70%%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13亿元,同比增加43%;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同比增收8.5亿元;实现利润8000万元,同比增加6500万元。2003年,原材料、备件采购直接审价效益达到了237万元,全年降低采购成本1238万元。西钢集团借助斯达皓普的推动,将继续跻身全国500强企业行列,主要经济指标在省属13家重点工业企业中,由2003年的第七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一位。西钢迅速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黑龙江省钢铁行业的龙头。

双鸭山矿业集团实现管理信息化后,供电管理系统仅控制电费流失和收费员腐败一项,年为企业减少损失150万元;实施煤炭销售管理系统,通过合理调配物流,增加煤炭调运能力,每年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200多万元,同时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0万元;实施物资采购与供应管理系统,采购成本同比下降460万元,库存占用资金减少3000万元。

斯达集团以及双矿、西钢、鹤矿的成功经验证明:信息化的推广,对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是非常有效的,是巩固以"差异化"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实现永续经营的惟一保障,而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与固有的体制和机构发生强烈碰撞,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必将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党中央在十六大提出的战略决策言犹在耳,东北老工业基地二次开发的号角已然吹响,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如何领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斯达集团、双矿、鹤矿、西钢等一批知本时代的精英携手斯达皓普,向省委、省政府,向龙江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Copyright © 2024, Star-Hope.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05005881号